郭建华: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有关税收问题研究
《财政研究》2016年第3期
内容提要: PPP是指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PPP应具备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等三大特征。从公共经济学和供给经济学的理论角度分析,PPP的发展和推进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撑,同时PPP的发展也倒逼税收制度的改革。本文的研究着眼于通过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在促进PPP发展、增进“公共福利”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税收扭曲效应”。
关键词: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税收 公共产品供给 公共福利 税收扭曲
引 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行政干预。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没有较好地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对经济活动大包大揽、动辄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经济的情况屡见不鲜,“市场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削弱,加上地方同质竞争,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泡沫以及地方政府负债规模急剧膨胀等问题日趋严重。受此影响,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下简称PPP),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也陷于低谷。
为应对经济持续下行,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等问题,国家推出了“供给侧改革”理念,在加强需求管理的同时弥补供给不足的短板。PPP,其本义是通过机制创新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增进社会福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供给侧改革往往离不开减税等相关措施支撑,因而税收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开展PPP与税收有关问题的研究,着眼于以税收的优化来助力PPP的发展,对于支持和促进PPP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郭建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